中国乡村旅游网改版上线!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

中国乡村旅游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故事 > 地名由来 >

滦河两岸是故乡——滦河沿岸村庄地名故事

时间:2020-10-06 19:10人气:来源: 未知

滦河两岸是故乡——滦河沿岸村庄地名故事

原创 魏浩轩 乡村旅游网 4月7日

 

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:为了更好地宣传唐山滦河流域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,总结网站www.zgxclywz.com多年来搜集整理的唐山地名故事和民间传说,应广大网友的强烈要求,我们从今天起开辟专栏,发表滦河沿岸村庄地名故事,欢迎网友们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,并提供更多更好更加精彩的乡村故事,为发展乡村旅游,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贡献!

凤凰山 大崔庄镇凤凰山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,耕地888亩。684口人,村名因村南有一座形似凤凰的山而得名,村民以白、郝、陈姓为主,均由山东大榆树地区搬迁至此,逐代繁衍聚居成村。传说古代建昌营镇冷口村有一个鸡精,危害人家。为降妖除魔,居住在凤凰山上的凤凰误伤了人,而被贬为山形,永久负责看管冷口山鸡凤洞的妖精。传说冷风口处整日刮风,但到凤凰山就像一面墙挡住一样,一点风也没有。

 

新立庄  大崔庄镇新立庄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,耕地1301亩。据村人传说:新立庄与南部的侯庄户为一脉之祖,均为山东大榆树侯姓人家迁徙而至。清光绪二十一年发大水,部分侯姓村民举家搬迁至此新立庄,故名新立庄。

侯庄户 总面积2.5平方公里。耕地743亩,955口人。据村民传说:侯庄户与桑园、新立庄均为一脉之祖。原名侯庄户家。1962年改为侯庄户。乃是山东大榆树两个侯姓兄弟远迁至此。沿滦河以捕鱼为生。老大定居桑园。老二定居侯庄户。各村分别修建黄庄庵,繁衍发展成为今日的侯庄户。

擂鼓台  总面积3平凡公里,耕地2149亩,1498口人。唐太宗时期,唐军与高丽人作战,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亲自东征,在该处发生了一场大战。唐军失败后撤退时为迷惑敌人,悬羊击鼓。隆隆的鼓声使敌人误以为唐军败走有诈,慌忙逃跑,唐军因此反败为胜。事后,为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,李世民命名该村为悬羊擂鼓台,后简称擂鼓台,一直沿用至今。据说该村是唐代侯姓的一户人家由山东迁徙而来,逐步繁衍成村的,因姓侯的较多,又有侯半庄的称谓。也有传说该村全称轩辕擂鼓台,是远古时期黄帝发明鼓地地方。

 

桑园  总面积2平方公里,1006口人。相传:早在春秋时期,山东大榆树地区侯姓三兄弟迁往乐亭县胡家坨镇,顺河打鱼,到桑园附近补到一对娃娃鱼。后上贡给孤竹国国王。国王被之感动,把上至青龙芋崖,下至滦县钓鱼台一带滦河流域作为封地让他们打鱼耕种。三兄弟感念国王恩德,在河边开辟土地种桑养蚕,用蚕丝给国王织了一件黄袍,桑园村因此得名,并沿用至今。据传:滦河旧道在距桑园十华里的擂鼓台一带。乌龟和河中的龙王打赌。如果龙王把桑园村北的龟口豁开为胜,结果被豁开了,龙王也累死了,乌龟得胜也因为高兴过度而笑死了,故有累死龙王笑死龟之说。滦河也因此改道了现在的位置。

上金山院  大崔庄镇金山院村 总面积3平方公里,耕地1824亩。该村西临首钢矿区,据传说,明代燕王扫北时期,山东大榆树村地区张氏二兄弟来到此处,以耕作捕鱼为生,因村南有金山寺,晴天在寺顶可望到大海,故有望海金山寺之说,村名亦由此而来。

下金山院 总面积4平方公里,耕地1958亩。据传说,明代燕王扫北时期,山东大榆树村地区张氏二兄弟来到此处,以耕作捕鱼为生,与上金山院村毗连,为一脉之祖。因村西望海金山寺之说,并位于上金山院的下部,故称为下金山院。

 

 

  印子峪 马兰庄镇印子峪村总面积2.6平方公里,耕地219亩,1277口人。村址位于马兰庄镇西北2公里处。三面靠山,一面靠水,紧邻滦河。据村史记载:明朝末年,老祖爷吴氏家族四兄弟从山东逃难到此,坐在大石板上休息时,忽见上有个大“印”字(此石板在1924年修水渠时被炸毁)。四兄弟环视四周,绿树成荫,三面靠山,一面环水,是块天赐福地,就定居下来,取名为印子峪,并沿用至今。辛亥革命年间,村中曾出一位五四运动的先驱吴振堂,60年代出一位教授吴振生,70年代出一位国家高级工程师吴强。5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几十名教育工作者,是迁安著名的文化村。村里曾出土商朝的石刀、石斧等古物,被迁安市文物管理部门定为文物重点保护区。

侯台子  马兰庄镇侯台子村 总面积1.4平方公里,耕地90亩,278口人。据祖辈传说:几百年以前,山东大榆树村侯氏兄弟三人讨饭到乐亭县景家坨,后又迁到龟口西岸台落户,靠打渔为生,取村名为侯台子,并沿用至今。因首钢水厂铁矿征地,1977年秋季搬迁至此。侯台子村原有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,在《山海经》里有记载。

 

水厂 马兰庄镇水厂总面积0.7平方公里,耕地20亩,228口人。村址位于马兰庄镇西北3公里处。西依新水村,北接首钢水厂铁矿,东面环山,南面有一小清河流过。山清水秀,在二百多年前,老祖先因家境贫寒从迁安西南黄台山村带领妻儿老小逃荒要饭到此,给地主放马。现在的村址当时称放马场,因场内有一常年流水的泉眼,马经常在那里饮水,所以改叫水厂,并沿用至今。首钢矿业铁路公路两用滦河大桥村村北通过。

新水  马兰庄镇新水村 总面积3平方公里,耕地25亩,669口人。据老人讲:哥俩个看山定居在这里,取名为落凹村。过去该村吃水非常困难,要从六里以外去担。经过勘测,于1958年在村东新挖了一口大井,遂改名为新水村。

刘官营  马兰庄镇刘官营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,耕地440亩,1347口人。村址位于马兰庄镇西北2.5公里处。村西大山环绕。村北是首钢水厂铁矿,东临侯台子村,南靠卑水铁路。属于半山区地势。

西马兰庄 总面积4平方公里,624口人。由于河北省迁安化肥厂建在这里,所以地几乎全部被征用,南和唐山市马兰庄铁矿隔小溪相望。该村有宋代大文学家、政治家范仲淹祠堂,范仲淹第十七代传人范传续保存有珍贵的范仲淹遗存文物。

北马兰庄 总面积3平方公里,耕地374亩,452口人。相传:明初,这里是管家屯兵养马之地,因位置居北,由此得名北马兰庄。

东马兰庄 总面积4平方公里,耕地407亩,1193口人。相传这里是官家屯兵养马之地,故名马兰庄,因位置居东,得名东马兰庄。

马兰庄镇政府位于这里。马兰庄镇是迁安市的经济强镇之一。辖17个行政村,12765人口。总面积48平方公里。耕地4182亩。位于迁安市西北15公里处。滔滔的滦河水从镇北向南流过。迁擂、北马两条公路可直通该镇。相传:明初,这里是官家屯兵养马之地,由此得名马兰庄。镇政府就设在此处。该镇有亚洲最大的铁矿首钢矿业总公司水厂铁矿,该镇2015年被评为全国千强镇,河北十强镇。

李家沟  马兰庄镇李家沟村 总面积3平方公里,耕地250亩,284口人。很早以前,这里是个很穷的山村。据老人讲:一位姓李的老人从山东逃荒到此,住在山沟里,故得名李家沟。在民间流传着一首三不民谣:要饭不要李家沟,大姑娘不嫁李家沟,打杠子不打李家沟。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,李家沟率先建成了小康村,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
 

宫店子  总面积4平方公里,耕地217亩,1315口人。据传:清光绪年间,东北宫家窝逃荒的哥俩到此开店做生意,故取名为宫家店,后改为宫店子。

后裴庄村  马兰庄镇后裴庄总面积4平方公里,耕地700亩,1725口人。据传,该村建于唐代,裴氏在此建庄,故取名为裴庄,因位置居北,故改名后裴庄。

前裴庄  总面积4.5平方公里,耕地643亩,1378口人。村址位于马兰庄镇南3公里处。西靠丘陵山坡,北邻后裴庄村,东濒滦河,南和大玄庄接近。

中国乡村旅游网报道

(扫码关注乡村旅游网,精彩故事读不完)

(欢迎登陆中国乡村旅游网站www.zgxclywz.com欣赏更多精彩民间故事,并请联系15931568991给我们赐稿)

 

 
 
 

标签: